韦博英语大面积关店,学员:课停了,贷款却要继续还
近日,网上爆出一张自称是“有良心的韦博英语员工”贴出的公告,称这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北京全部六个校区已经很久没有发放员工工资,韦博英语北京公司将宣布破产,学员会员费与员工工资均无处追讨。这立刻引起了韦博英语学员的广泛关注,大量学员到店要求退费。
而事实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网贴的说法。很快,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多家韦博英语宣布关停。北京韦博英语8号也发布公告称,要求退费的学员可以进行登记,双方确定金额后签署退费单留存,学校将依法处理。
韦博英语破产
疑似诱导学员申请“培训贷”
员工工资也拖欠数月
但随着这个目前还不知道能不能退出款来的退款进程的深入,外界惊讶地发现,这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经营不善的问题。韦博英语的学费动辄数万元,如果是托福雅思之类的高端课程,学费可能动辄十几万。
这么多钱,学员一下拿不出来怎么办?有学员反映,他们被所谓课程顾问诱导,从第三方机构申请了数万元的“培训贷”。表面上,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学费被平摊到了12个月、24个月当中,一下就变得可以接受了;但学员们并没有想过,在这12个月或者24个月里,培训机构跑路了怎么办?这个信用违约风险谁来承担?
如今,机构黄了,课停了,分期付款却停不了。学员们的钱到底能不能拿回来?没还完的贷款怎么办?培训机构心思不放在教学上,却从金融杠杆中尝到甜头,大肆揽客、疯狂扩张,应该由谁来管?
记者昨天来到韦博英语北京区一校区,发现该校区已经停课,有数名家长学生上门询问情况,留守的工作人员正在帮他们办理退款登记。该校区校长表示,留守的工作人员都已经离职,出于责任感留下善后。
校长:“我现在的话我们就是尽力帮学生,然后要领取的资料我们都领取,然后学生们该走正常维权走正常维权。”
这一校区的学员大都跟韦博英语签订了几年的课程合同,预付了数万元的学费。有学员家长告诉记者,选择韦博英语就是看中了它的品牌。
学生家长:“18年9月份就学了,一共交了七万七千多,因为我也比较注重品牌,他韦博英语那么大的品牌,没想到一下就倒了。”
在该校区门口贴着一份公告,公告称,因经营不善和严重亏损,导致校区运营和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公告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是学员可以将线下课程转到线上继续学习,二是转移到第三方培训机构继续学习;三是想要退费的学员可以进行退费登记。一位留守老师表示,从10月8号开始,每天有上百人前来咨询后续处理情况,学员和家长的诉求大都是退费和复课。
学生:“不退费可以,但是要让我上课,因为他们很多那种借(贷)款的,课停了之后还要继续交(贷款),所以说他们希望继续恢复课程就行,或者是退费。”
还有老师告诉记者,登记了的学员能否拿到退款,她也不能确定,韦博公司也已经拖欠他们三个月的工资。
老师:“一直拖欠工资,从5号推到10号,10号推到15号。记者:您现在的状态是已经辞职了吗?我是被迫离职。我们还有很多老师都是义务的,再一个就是看看我们后续还到底有个什么说法。我们很多人已经不抱希望了,就是说欠的工资还不回来了。”
韦博英语用第三方机构给学员做贷款
目前没给出任何解决方案
除了韦博北京区,成都和上海的韦博店面也在10月8号和10月9号宣布关停。一位在上海人民广场校区学习的学员告诉记者,她的课程顾问极力推荐她贷款上课,现在课停了,分期付款却停不了。
学生:“8年6月份报了名,因为刚开始他的费用给我报下来4万多的时候对我说太贵了,我说我身上没有这么多钱,然后他说没事,我们可以分期付款,当时他告诉我们说这个是教育贷款,不用交利息的,用的是百度有钱花APP给我们做贷款,给我们分了24期。”
一位在上海近铁城市广场校区交了钱的学员说,她交了三万多,一节课还没上,她所在的校区就关门了。
学员:“9月25号在上海近铁城市广场韦博英语交的费用,交的是三个阶段31800块钱,约的10月10号的课程,10月9号,他们门都已经全部都关掉了。现在的话就是交的费用的话,没有任何人说能给我退或者是怎么样的,也没有说接下来的课程怎么样,赚了钱,然后收完钱之后人就跑路。”
对此,记者联系到韦博上海区分管招生的负责人陆盛,他表示,在9月23号,他就从韦博离职,离职之前总部并没有任何关于停止招生的通知。
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韦博英语收取几年课程预付费的做法违反了这一规定。
刘俊海:“按照国办文件的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收取的费用不能够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之久,这些规定实际上保护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也预防和遏制了培训机构的道德风险。这种做法有违公平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种这些行为。对于那些一次性收取了长时间培训费用的培训机构应该进行必要的行政指导,提前进行风险预警。”
刘俊海提醒,消费者应警惕超远期限预付消费。
刘俊海:“广大消费者可以一次预付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费用,但是不能预付更长时间的费用。当然了有的培训机构故意采取一些市场营销活动,引诱多付费、提前付费,消费者一定要学会明明白白看看广告,认认真真签合同,淡定从容存证据,依法理性去维权。”
央广记者:谭朕